這是一本用平淡的筆觸來呈現遭到嚴重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小說,相較於《正負2度C》和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等血淋淋地描述人類破壞環境後對世界所造成的嚴重影響的紀錄片,這本《複眼人》則採用深刻、溫柔而細膩的文字加以描寫。劇情方面,採用多條劇情線俱進,且主要描寫二個人物:因為「瓦憂瓦憂島傳統習俗」而被迫出海的少年阿特烈,和失去丈夫和兒子的女教授阿莉思。再時而穿插描寫頗有性格咖啡店女老闆哈凡、被族人嫌棄的原住民嚮導達赫、對學術界感到不滿的學者薄達夫等配角,譜出一首平靜且哀傷的歌曲。
《複眼人》中沒有《正負2度C》中警惕世人的場景,更多則是表現現代人對環保議題的渾然不覺、幸災樂禍或束手無策。例如文中當海上的垃圾島撞上台灣島的那一段文字,此畫面看似是因環境改變而造成的衝擊性場景,但吳明益卻簡單的描寫道:「忙著連線播報冰雹的記者當時正處於高亢的興奮狀態,大浪突然就在他們眼前把海岸邊的一切都席捲而走,記者們一時之間都恍恍惚惚,腳上好像戴了枷鎖。」這一句精簡的描述,才是當現代人面對這樣宛如末日電影的場景時真實的反應:錯愕。也比起大部分環境保育的紀錄片或小說,反而在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。其實上述的紀錄片或小說並不是不好,或許只因看了太多類似題材的東西,我對氣候變遷與地形改變的事已感到麻木不仁,沒有這些事情即將發生的實感吧。